媒介实验室

三维数字物

画面铺满绿色的布,镜头慢慢地移动,灯光是暖色的,很长的时间镜头也没有越出这面绿色的布,所以不知道它的全貌,也不清楚它前面是什么,背后是什么,所处什么环境,走不出去,也进入不了。像一面钟,感觉到时间在走动。

为虚拟场景而存在的真实道具——绿幕,以最单调的形式成为了各种迷幻奇观与动人演出的隧道。它很像我记忆与故事中的主人公,极平凡的生活轨迹和传说般的人生际遇在属于他们的时间中重叠交错。类似的参差与对照也从我对3D打印技术的困惑中浮现:它有着可以取代人们手工的严密逻辑,却像所有人类匠人一样,用枯燥乏味的节奏生产出令人兴奋的物件;它依靠知识直接编码而“创造”出的成品,却有着如多年经验积累才能达致的质感。我将《绿幕》故事中不同角色矛盾又苍凉的叙事片段,嵌刻到那些我所拥有记忆之物的模型中,然后将其布置到故事的影像场景当中。你可以想象它们在科幻般的机器嗡鸣中缓缓显身,如同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绿幕前的喃喃自语。

这些我记忆中的日常用品,也是《绿幕》里虚构的主人公会在他的“现实”场景中所使用之物。故事剧情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通过绿色的幕布过渡衔接,他在一幕幕中穿行。主人公的对白很少,主要由旁白和声音推进画面,表演方面也只是日常动作上的表现,人物与绿幕以及绿幕外的场景构成画面,道具布置其中。

剧情1/
……当地江河交错,养鸭场众多,因此羽绒业发达,他发现羽绒工厂的地面常常铺满了鸭毛洗涤过程中产生的鸭绒泥,这些在工厂眼中都是需要清理的污垢,而在他眼里是非常好的农业有机肥料。于是他主动上门给羽绒工厂免费清理回收鸭绒泥,装车运输转卖给香港人租的农场,因为他知道香港老板的农场多是使用有机肥料且成本不低。这个生意他做成了,一车一车的鸭绒泥买卖让他在当地盖起了一栋房子。

剧情2/

……两年后,他在乌干达盖起了一栋房子,房子的风格样式跟老家一样,只是外墙增设了更严密的铁栏和监视系统。
有一次,他回到老家,给乡亲带回了很多当地特产。儿子跟他好久不见,把之前为他准备的生日礼物补送给他,打开一看,像个小饰物,估摸是用来压纸或托笔的摆件,上面刻着几个字:学海无涯。他没有写书法的习惯,但还是很欢喜,毕竟第一次收到儿子送的礼物,虽然这看起来这更像一个父亲送给儿子的礼物。他把礼物带到乌干达的家里,放在了办公桌上一个显眼的位置。

剧情3/
……港口活动也消停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哪年开始也逐渐荒废了。近几年修起了大型供水枢纽工程,以供应不远处的新钢铁厂与石化项目。原港口开阔的江面上筑起了巨大堤坝与水闸,在堤坝上,有块大石刻着此供水枢纽工程的建设记,描述此工程“宛若锁江之蛟龙,含祥吐瑞”。他的家里放着一个工程落成的纪念品,一个跟堤坝同样造型的镇尺。

剧情4/
……老板给他配了一辆皮卡车,开车算是他的老本行,他十分满意这份工作,而且在老家有一辆汽车进出,也算体面。
可是项目迟迟也没有开工,倒是专门修了一条水泥小径,从镇道连接到计划中的风力发电建设工地,有趣的是,这条路宽窄3米,只够一辆车通过,可以说,这是一条只有他在使用的小径。
就这样过了3年,最终项目流产了,他再次失去了工作。老板为了体恤他,以很低的价格把那辆皮卡转卖了给他,他欣然接受了。
偶尔,他会开着这辆车,带上妻子和女儿,去那条小路兜风,路的尽头是计划落空的沙地与海。

2021

辛未

鬼魂

我在尝试描述一种鬼魂,我不清楚它是否是真的鬼魂还是臆想的一种。但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认为我所谓的“鬼魂”更加像是一种集居住物件上的情绪;只是这种情绪难以名状。

我工作室的厨房放着几只家里带来的碗,他们原本属于已经往生的亲人,但我依旧继续使用它们,我认为物使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延续了下去,而这至关重要。一件物品本身是复杂,一部分的它是具象的——材质,使用痕迹,生产方式都指向了他产出的年代与显而易见的部分的历程;另外一部分的它是形而上的,不可知其面目也同时不可知其重,而这部分则是我所说“鬼魂”产生的地方。

而作为一个造物的人,我绝大部分的目标都在通过物去重现“鬼魂”;如同我凝视他们,而他们同样我身上留下痕迹与叙事的破绽,而我则是将他们送去更远的地方。我想象的是一片3D打印出来的汹涌的海,时间与故事皆不在场;同理,凝固在暴风中被雨撞开的喷泉水花只是另外一种电脑的模拟,但这些图像都导向一个我们都未曾到达,但都能轻易想象出来的景象——而“鬼魂”在此,赋予了虚构时刻与空间存在的合法。但“鬼魂”也能以别的形式穿行叙述,他可以是历史上一只被砍了头但又活了两年的无头鸡,他作为一种偶然,成为了俗世语境下生死的荒诞怪谈;在固定住一个风中飘动的塑料袋是招魂仪式的一种,能印出白宫形状的沙滩玩具是一种比喻的工具,小孩与他错位的狗是一切不在场的哀伤。

3D建模给予了我们一种新的重现“鬼魂”的技术,意味着我们可以重返一切的不在场,去目击与虚构不存在的历史,并以此作为锚点去舒展筋脉。换一种比喻去描述的话,则是在现实中遗留下一些真正露出马脚的证据,譬如将一把擦掉所有指纹的刀遗留在草丛之中,而一个足够好的侦探便可以在没有凶杀案的前提下推理破案;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如假包换的凶手——“鬼魂”。

“鬼魂”在进一步的叙事中,一方面成为了人与物产生链接的点;同时也模糊了“生人”与“死物”之间的的界线;与“鬼魂”最相恰的比喻则是镜子——无论一块多老的镜子,照过多少陈旧的脸孔,它所反射出来的光,都是当下的。这种所展现出来的性质,并非是线性以及独立的,而又是相互包容重叠的;“鬼魂”在时间上是错乱的;“鬼魂”是无所不在的、“鬼魂”是无所不能的。

关于 三维数字物

三维数字物是一个以三维模型作为媒介的展示和流通方案,通过委任艺术创作,探索三维数字物件的建造来源、流通环境,以及和人类的互动关系。项目同时提出在数字时代中对物质所有权的质询和重新想象,推动数字交流中思辨性实践。

艺术家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