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实验室

系列讲座

09 十二月 2021

返回

医疗行动与人本之物:
实践、根基与伦理

演讲者

冯珠娣

主持人

医学,尤其是生物医学的技术特质,是在全球现代性中为个人生活配置的基础设施。但生物医学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人类本质的唯一权威。对“传统的”治疗艺术的实用主义研究,不仅可以挑战“灵丹妙药”般的生物医学自身的机制和还原论,还可以引导我们重新思考世界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尤其是体内的微观宇宙开始运行的。

此次讲座将分享讲者冯珠娣的近期著作《生活方式:中医中的物、思想和行动》中的部分论点,阐述在中医临床中发现的日常实践是如何继承、应用和实验广阔的思想世界的。此外,中医实践中重要的有效性和伦理行动,需要通过草药、针头和手的触摸来对物质-思想层面的物做出承诺。东亚的临床从业者很清楚,现代主义者质疑气、五脏六腑、命门和针灸经络穴位等存在的真实性,在科学怀疑主义的氛围之中,导致许多学者对万物的出现和转变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宇宙-认识论”(cosmo-epistemic)。确实,深思熟虑的诊断医师可用的解释逻辑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老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为疾病“寻求根源”的理论,并优先考虑对病理的根源和分支进行治疗,这种“特定治疗本体论”的伦理远远不止于临床决策的应用。中医接受和认可的是一种绝对非现代性的人和因果关系;而生物医学的伦理不承认这种“病人”,也不承认这种“医生”,甚至不承认这种了解万物的真实生命的方式。

冯珠娣是芝加哥大学人类学马克斯·帕列夫斯基荣誉教授。她的研究主要关于现代中国的传统中医历史和实践,健康文化及其在中国乡村和城市里的具体表现。她的著作包括研究研究中医临床逻辑的《知行:中医的临床遭遇》(1994);《食欲:后社会主义中国的食物和性》(2002),该书主要研究中国 1980 年代的大众健康文化民族志;《万物·生命——当代北京的养生》(2012),该书与张其成合著,是一项关于北京的健康和城市生活的研究;以及耶鲁大学出版社的一本哲学小出版物:《一种生活方式:中医的事物、思想和行动》(2020)。她最近出版的著作是对中国南部和西南少数民族传统药物的田野研究,《采药:中国南部山区的民族与知识》(与赖立里合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21 年)。她曾在北京芝加哥大学中心担任教务主任三年多。

关于 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为媒介实验室策划的年度主题性活动,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与艺术家们展开艺术、技术和哲学之间的对话,共同探索当下重要的媒介议题。

演讲者
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