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实验室

大湾区关键词

人工智能

返回

何锐安

自动驾驶汽车

会飞的汽车去哪了?这一多年前引人注目的“推演性虚构”不仅没有变为现实,它还被恰如其分地贬为陈词滥调。到今天,人们提起它,仅仅是作为一种“复古未来主义”的范本,用来说明一切想要预测未来的尝试不可避免会沦为笑柄。然而,尽管飞行汽车的想法极其天真,这种通过载具来推演未来的努力在今天则表现为自动驾驶汽车(SDV),它在关于近未来的想象中频频出现。尽管如此,这一新生的图像学业已不再可笑,因为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变为了现实,它大规模应用的前景正在改变产业和社会。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置换,即在关于人类机动性的想象中,机械驱动的飞行被替换成算法驱动的自动化。是否对于垂直方向的憧憬,以及随之而来的可能性“扬弃”(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概念——译注),被替换成无休止的、似乎无需人类劳动的水平方向的行驶?在许多自动驾驶汽车的宣传影像中,被刻意彰显的是人类驾驶者可以在移动过程中放松休息。在一则新加坡“智能国度”项目宣传视频中,驾驶者的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十分休闲,就好像在说:“看,不用手也行!”我们从作为劳动的移动中被解放出来,享受移动本身带来的短暂愉悦,然而摆渡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移动同时也把我们再度运送到劳动的场所。

还有那方向盘,在几近诙谐的静止不动的驾驶者面前自动旋转。可笑之处在于,老旧的手动仪表盘必须被保留下来,以防止全自动的虚拟仪表盘失灵。只要我们想一想自动驾驶汽车如何诞生于流行文化中关于超自然闹鬼车辆的想象——这一图像并非源于技术未来主义而是来自现代性的阴暗面——我们就会知道,闹剧可以轻易地变成恐怖片。恐怖之处在于,在仪表盘之下,没有一个有知觉的主体,有的只是无视觉的纯粹移动。

(翻译:冯骏原)

关于 大湾区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被建构的新生事物、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和整合,也是一种以效率、速度和流动作为目标的未来城巿发展的蓝图。我们是否可以以大湾区作为一个实验,一种想像的实验来思考它?一方面是多样性,当我们谈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自动化、生态危机、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的未来、全球贸易等话题,这种未来观从何而来,由什么来决定?另一方面,大湾区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政治、空间、历史、地理的意义流变,是否可以基于“珠三角-大湾区”的话语和历史流变,发展由地方性知识生产出发的思路,与技术加速进行一种新的对话,打开艺术和不同学科的链接,以及重塑艺术和科技机构的视野?在探讨技术、思想、生态的多样性之时,将“大湾区”作为中国南方技术和文化的想象样本?

中文编辑:吴建儒、郭芸
英文编辑:克里斯蒂·兰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