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实验室

大湾区关键词

改造

返回

本杰明·布拉顿

地球化

“地球化”(terraforming)是对一个区域、一个生态系统或整个行星有计划的重构过程,目的是使其适合“类地球生命”的生存。这个概念最早用于形容假想中对火星或月球的巨型改造计划。现在,我们明确得知智人的进化过程已经对整个地球产生了“地球化”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很少是有意识或通过精心计划导致的,但已经置地球上的复杂生命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我们意识到,要达成一种真正可行的行星化(planetarity),更进一步的“地球化”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必须舍弃过去几个世纪以来的恣意发展,转而采取一种行星尺度的、贯彻理性与关怀的协同策略。这一策略可能包括政府治理、技术、土地使用政策或生物科技,但一定是囊括上述一切并合而为一的新的制度形式。如果调整得当,这一“地球化”进程会延伸“宇宙技术”(cosmotechnics)的实验精神——“宇宙技术”把研究我们所处宇宙之状况的科学话语与我们的哲学反思连接起来,二者互相滋养。“地球化”进程所要延续的不是前哥白尼时代人类对“蓝色大理石花园”(指地球——译注)的支配,而是我们对自身媒介性的认知。首先,承认对行星进行“地球化”改造所需要的人类形态并不是“维特鲁威人”(达芬奇手稿,代表理想人体比例——译注)式的不变内核——技术只被看作在其之上假肢一般的存在——而是百万年来人类和技术系统以界面为媒共同进展的结果。人类是高度可塑的,并且可被进一步有意识地改造。其次,塑造即将到来的“地球化”所需的前瞻性抽象认知能力,本身便是由行星涌现的,而不是虚拟的叠加。它是行星化过程的积极副产物。“地球化”过程,首先是行星的自我思考,并据此“人工”改造自身的过程。

(翻译:冯骏原)

关于 大湾区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被建构的新生事物、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和整合,也是一种以效率、速度和流动作为目标的未来城巿发展的蓝图。我们是否可以以大湾区作为一个实验,一种想像的实验来思考它?一方面是多样性,当我们谈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自动化、生态危机、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的未来、全球贸易等话题,这种未来观从何而来,由什么来决定?另一方面,大湾区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政治、空间、历史、地理的意义流变,是否可以基于“珠三角-大湾区”的话语和历史流变,发展由地方性知识生产出发的思路,与技术加速进行一种新的对话,打开艺术和不同学科的链接,以及重塑艺术和科技机构的视野?在探讨技术、思想、生态的多样性之时,将“大湾区”作为中国南方技术和文化的想象样本?

中文编辑:吴建儒、郭芸
英文编辑:克里斯蒂·兰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