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实验室

大湾区关键词

超级工程

返回

沈军

阴宅

民间常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似乎凡有规律,就可产生控制的技术。皇宫与帝陵、宗祠与家宅须同等考究,因为中国文化自古相信,先人安息,后人便能得到庇佑。

现代启蒙祛魅了传统信仰,风水从天地之学简化为实操算法。纵使事事皆可推算,常人仍囿于现实的窘境。寸土寸金如香港,普通人买楼已花费半生努力。如果天降好运获配公屋,遇上风水死角也只好自我安慰:信则有,不信则无罢。

不过,不仅在世有居住难题,先人也不得不面对缺乏安葬问题。全港17个公营安置所要等候编配,平均等位时间达五年以上,亦无法选择位置或环境。私营骨灰龛位价格则动辄几十万元乃至百万。随着大湾区重新定义了地域想象,越来越多港人选择北上置业。阳宅可有,阴宅亦可有。2010年起,香港政府物色土地,三年后提出在深圳河以南的罗湖边境兴建沙岭殡葬城(Sandy Ridge Super Cemetery City),提供拥有三十座礼堂的殡仪馆、十个火化炉的火葬场及二十万个骨灰龛。这个不知是“大湾区视野”还是“香港本位”的“超级殡葬城”倡议,当然遭到深圳居民的强烈反对。有人说,在大湾区背景下,“偏远”应当重新定义。

这一原定10年落成的超级计划在2023年宣布废止,但先人北上之路另有安排。根据港府规定,家属向港口卫生处及食环署申领“将尸体移离香港许可证”后方可获批过境,反之亦然。而大湾区商家也陆续推出一条龙殡葬服务,妥帖安排先人过境、后人祭扫行程。重新定义的边界,不知是否能解决平凡人的现实困境,甚或加强了区域血脉连结,却似乎勾勒出一个地底世界版的大湾区。

关于 大湾区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被建构的新生事物、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和整合,也是一种以效率、速度和流动作为目标的未来城巿发展的蓝图。我们是否可以以大湾区作为一个实验,一种想像的实验来思考它?一方面是多样性,当我们谈论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自动化、生态危机、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的未来、全球贸易等话题,这种未来观从何而来,由什么来决定?另一方面,大湾区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政治、空间、历史、地理的意义流变,是否可以基于“珠三角-大湾区”的话语和历史流变,发展由地方性知识生产出发的思路,与技术加速进行一种新的对话,打开艺术和不同学科的链接,以及重塑艺术和科技机构的视野?在探讨技术、思想、生态的多样性之时,将“大湾区”作为中国南方技术和文化的想象样本?

中文编辑:吴建儒、郭芸
英文编辑:克里斯蒂·兰格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