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二月 2021
数字荒野中的肤色、算法和差异政治
本期传送门从一款在非洲大卖的名为传音(TECNO)的中国产手机开始说起,试图透过艺术家和算法工程师的视角去看看当下生活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和算法。这款国产手机开发商是位于深圳的传音控股,该公司联手台湾半导体公司联发科技所开发的自动检测和调亮黑肤色人群的算法,是这款手机赢得非洲手机市场的重要原因。影像对肤色的曝光是否准确以及如何修正,从柯达胶卷发明开始就存在偏见,标准制定的背后展现的是何种差异政治?在数字模拟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后,我们存在的选择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我们急需一种数字世界的理论工具来讨论具有公共性的数字工具。
[02:33] 致颖谈他到非洲调研的原因,台湾乃至中国对亚非关系讨论的长期缺失。
[09:05] 中国对非洲的“影响力”体现在哪里,用 “新殖民者”去描述中国对非洲的关系是否准确?
[14:32] 致颖的作品《货币》与多哥嘻哈歌手Elom用批判嘻哈乐的形式一起探讨了西非货币在殖民法郎之后的走向。
[23:12] 在非洲大卖的传音(TECNO)手机,搭载了台湾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肤色演算法,由此在非洲收获广大的用户,一方面是扩大了有色人种肤色数据库,另一方面却加深了从殖民时代开始至今的白色至上的种族偏见。
[26:25] 张婷婷谈到调亮肤色的算法并不是把黑肤色人拍的更清晰的唯一选择。
[31:27] 我们急需一种数字世界的理论工具来讨论具有公共性的数字工具。
[42:29] 数字产品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时造成了选择的惰性,二进制的世界永远提供的是有限的选择,而失去了丰富性。人类的感官在数字工具的支配下,也许正在会逐步适应数字世界中分类来带的分类感知。
[55:26] 数字世界出现之前的类比(模拟)技术和数字世界之后的类比技术最大的分野在于非延续性的记录,而人类原本的感知是对物理世界有着延续性感知的系统。
[58:35] 数字世界的结果是一个离散的数字化的结果。
[58:55] 结尾的灵魂拷问:技术是中立的吗?
*片头片尾音乐是来自作品《货币》,详细介绍参考:
https://www.sternberg-press.com/product/the-curr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