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九月 2021
游戏如何实践关怀社会?
想象在若干年后,你和数位性别、年龄、职业各异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随着技术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照护劳动在这里变得高价且稀缺,你需要去和他人建立一对一的关系、关心彼此的需求,才能保障自己继续身心健康地生活下去。
这是“浮萍定海”游戏的基础设定,其衍生于关怀家互助网络(详情请收听上一期播客“货币作为重思亲密关系的媒介”),自今年在上海双年展正式发布以来,“浮萍定海”已经吸引了北上广两百多位玩家的参与,线上版游戏也在开发中。本期播客邀请到游戏主创“流体愈学”小组,殷艾雯、赵伊人和赵蒙旸,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游戏设计的相关思考,包括游戏对社会现实的参照、游戏中的技术视角以及游戏作为一种社会参与和玩家共同成长的方式等。
[1:07] 引入不同玩家的现场音频介绍浮萍定海游戏;
[6:54] 关怀家和定海桥是如何相遇的;
[10:29] 游戏是一种体验性的传播和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拓展社会讨论的方式。因为桌游更具博弈性,并缺乏即时性和在场性,浮萍定海更偏向剧场性的游戏。
[16:21] 浮萍定海的角色设计参考了当下社会结构的同时,希望推动一个较为理想的社会关系。然而从链接当下和理想未来之间,依然需要作出许多妥协。
[21:06] 玩家对角色的阐释也带入了自身对当下社会的理解,比如富二代出身的外卖骑手、性少数的风险投资人等。
[25:52] 游戏中会故意设计一些看起来“不合理”的事件,并且让角色性别依附于玩家自己的性别认同,这些有利于打开玩家对角色的想象。
[29:31] 技术发展也是关怀家互助网络和浮萍定海考虑照料劳动的一个重要维度。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会有更多人口需要被照护,而自动化技术其实会加重照料劳动内部的不平等。
[35:27] 照护劳动零工化的趋势对照护阶级和人群之间的关系都将有所影响,关怀家和浮萍定海都想放大这一问题。
[39:22] 浮萍定海的线上版希望可以让更多不同城市的玩家加入,另外也想吸引更多时间贫困的人群。
[41:45] 视障玩家其实是团队刻意邀请来参与的,但对于小团队而言,要做到让视障玩家更好地参与还是有较大的成本压力。
[48:43] NPC社群是主创团队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捕捉玩家的需求而逐渐形成的,浮萍定海也希望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被更多人贡献和拥有。
- 玩家音频致谢:紫霞、sirui、弗赖德、燕子
**对话中涉及的网络
关怀家互助网络(ReUnion Network)是由一群跨文化背景、多学科实践的独立合作者形成的网络。这些艺术家、学者、工程师受关怀家互助网络提出的,以关怀经济为中心的共同体社会的理念所吸引,而聚在一起去试验、实践并细化这一理念所展现的设计原型,并在互相合作当中发展出了多栖衍生的艺术与社会实践。ReUnion主要在荷兰运作,并自2018年起便受荷兰创意基金会支持。
“浮萍定海”**是关怀家互助网络发起并与定海桥互助社合作的项目,由第13届上海双年展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支持。这个项目基于“关怀家”长期研究成型的社会互动系统,以及向定海桥社区的学习和互助社多年的社群互助关怀经验,想象、倡导并试图实践一种流动但又落地的坚韧的支持网络,在空间装置、剧场游戏、研究探讨中预演一种关怀经济导向的社会生活。
流体愈学,是一个致力于在艺术行动与社会撬动之间的灰色地带中探索的跨学科组合,由艺术家与设计理论者殷艾雯、科技与劳工研究学者赵蒙旸、以及社区/社群实践与教育工作者赵伊人组成。她们共同创作了剧场游戏“浮萍定海:去中心化的关怀社会长什么样?”,并以此延伸出了一系列介于艺术、科技与社会创新的混合实践,试图以共同体的想象为施力方向,以科技为支点,与同行者一起撬动现实,走向一个独立成长、彼此依赖、共同渴望的未来。